资讯

7月18日,中核集团专家团队宣布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地下1820米发现全球最深的砂岩型工业铀矿化,刷新了世界砂岩型工业铀矿化发现最深纪录,标志着我国在深地砂岩型铀资源勘查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为全球铀矿资源的勘查与开发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和找矿思路。
记者近日从国家原子能机构获悉,我国专家团队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地下1820米发现全球最深的砂岩型工业铀矿化,刷新了世界砂岩型工业铀矿化发现最深纪录,标志着我国在深地砂岩型铀资源勘查方面处世界领先水平。
第一,铀是核能的 “ 命根子 ” ,没有稳定铀资源,核能发展就是 “ 无米之炊 ” ,自上世纪 90 年代,中国便做出铀矿勘查重心 “ 由南向北 ” 的战略转移,新疆作为我国最早实现铀矿突破省区,后备基地却日益枯竭。
在维吾尔语里,塔克拉玛干沙漠被称为“进不去也出不来”的死亡之海。然而,连续8年的生态输水却在这片沙漠深处造就了湿地,让沙漠与水相连、水与绿洲相接,宛如世外桃源。这一奇迹不仅是生态修复的范本,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故事分享环节,一个个带着泥土芬芳的“尉犁故事”直抵人心。“新时代好少年”热依麦·艾比不拉讲述着用零花钱帮助孤寡老人的成长点滴,让“美德少年”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发芽;阿曼古丽·玉山口中“爷爷塔里甫·艾山调解邻里矛盾30年”的家常事,道出了“守望相助”的 ...
近日,随着我国最大的750千伏超高压环网工程正式“合龙”,历经15年建设的新疆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以下简称“环塔工程”)全线贯通。这条总长4197公里的“环塔工程”,就像为我国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装上了 电力 “能量环”,实现了 电力 “血液”从多个路径流动,避免单点堵塞导致“缺血”,保障了该地区的 电力 供给进入新阶段。
灵境·人民艺术馆 on MSN48 分钟
探寻“和田玉”的交流传奇(边城见闻)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环球时报记者马梦阳本报记者阿尔达克游客在和田玉交易市场选购原石。许晓龙摄和田市吉亚丽人艾德莱斯绸工作坊,手工艺人正在纺织机前作业。古丽摄奥地利自然博物馆馆长维拉·海默(左)参观昆仑古事馆。章文梦迪摄记者采访和田玉雕刻师聂明礼(右)。
中新网新疆新闻7月21电(秦红艳 刘子楠 苏珍)7月16日至17日,新疆原油评价技术协作组第十二届技术交流会在克拉玛依石化公司召开。来自新疆油田公司、独山子石化、乌鲁木齐石化、石油化工研究院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和技术骨干共40余人参会。
人民网 on MSN23 小时
输水有效抬升地下水位
轮台7月20日讯通讯员刘雨珊、康兴平报道:14日,新疆塔里木河胡杨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正式启动2025年塔里木河生态输水成效监测与评估工作。
环球时报记者 马梦阳 本报记者 阿尔达克 游客在和田玉交易市场选购原石。 许晓龙摄 和田市吉亚丽人艾德莱斯绸工作坊,手工艺人正在纺织机前作业。 古 丽摄 奥地利自然博物馆馆长维拉·海默(左)参观昆仑古事馆。 章文梦迪摄 记者采访和田玉雕刻师聂明礼(右 ...
近期,题名为“Long-lived mantle plume trail recorded the onset and spreading of the Proto-Tethys Ocean”(揭示原特提斯洋演化历程:祁连-秦岭增生带地幔柱活动研究) ...
7月15日,随着一架载有169名旅客的包机从浙江台州机场腾空而起,飞往遥远的新疆阿拉尔市,2025年台州至阿拉尔的首趟直飞航班成功启航。这不仅是对口支援工作的重要成果,更是两地交流合作迈向新阶段的重要起点,为双方搭建了一座高效便捷的空中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