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第一,铀是核能的 “ 命根子 ” ,没有稳定铀资源,核能发展就是 “ 无米之炊 ” ,自上世纪 90 年代,中国便做出铀矿勘查重心 “ 由南向北 ” 的战略转移,新疆作为我国最早实现铀矿突破省区,后备基地却日益枯竭。
塔里木盆地作为欧亚大陆的“十字路口”,历史上是草原游牧民族、中亚农耕文明与东亚人群交汇的关键通道,更是印欧语系早期东扩的地理前沿。尽管其战略地位举足轻重,但该区域史前人群的遗传历史却长期笼罩在迷雾之中。
记者近日从国家原子能机构获悉,我国专家团队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地下1820米发现全球最深的砂岩型工业铀矿化,刷新了世界砂岩型工业铀矿化发现最深纪录,标志着我国在深地砂岩型铀资源勘查方面处世界领先水平。
7月18日,中核集团专家团队宣布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地下1820米发现全球最深的砂岩型工业铀矿化,刷新了世界砂岩型工业铀矿化发现最深纪录,标志着我国在深地砂岩型铀资源勘查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为全球铀矿资源的勘查与开发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和找矿思路。铀矿勘 ...
近日,我国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取得了一项重大铀矿勘查突破。国家原子能机构传来消息,一支由我国专家组成的团队在该地区地下1820米深处发现了全球最深的砂岩型工业铀矿化,这一发现刷新了世界纪录,标志着我国在深地砂岩型铀资源勘查领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根据新华社报导,歷时15年建设,总长4197公里的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全线贯通,意味大陆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装上了电力「能量环」。根据说明,该工程由9项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分阶段施工完成,共计9个变电站,近1万座铁塔、线路总长4197 ...
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盖孜库木乡,阿克苏水文勘测局的工作人员在盖孜库木大桥防洪段收集水文信息(8月3日摄)。 近期,受高温和强降雨影响,我国最长内陆河塔里木河干流水量持续超警戒。为确保安全度汛,新疆水利等相关部门组织应急抢险队伍,24小时值守防汛一线,并通过科学调度流域 ...
《中国能源报》记者7月18日从国家原子能机构获悉,我国专家团队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地下1820米发现全球最深的砂岩型工业铀矿化,刷 新世界 砂岩型工业铀矿化发现最深纪录,标志着我国在深地砂岩型铀资源勘查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为全球铀矿资源的勘查与开发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和找矿思路。
天山网-新疆日报讯(记者康颢严报道)7月18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小幅上涨。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涨0.50%,报收3534.48点;深证成指涨0.37%,报收10913.84点;创业板指涨0.34%,报收2277.15点。沪深两市成交额达到15711亿元 ...
新疆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规模之宏大,环线总长4197公里,环内面积达53万平方公里,覆盖整个塔里木盆地。而电网延伸涵盖区域更是广袤无垠,达到106万平方公里,接近中国陆地面积的九分之一。该工程无疑是我国电网建设史上一座丰碑,对于优化能源资源配置、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中新网乌鲁木齐7月14日电 (陶拴科)14日,记者从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获悉,近日,中国石油首台完全国产化的40兆帕高压大排量离心式注气压缩机,正式在我国首座深层在役凝析气藏储气库——塔里木油田牙哈储气库落地。
新疆塔里木盆地作为欧亚草原的"十字路口",其史前遗传史终于揭开神秘面纱。最新研究对青铜至铁器时代的24例古代个体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发现青铜时代人群的祖源竟是一场轰轰烈烈的"草原大迁徙"产物——早期西部草原牧民的快速东扩(与安德罗诺沃文化相关),这些游牧先锋先是与中亚的农耕精英(巴克特里亚-马尔吉亚纳考古文化体,BMAC)相遇相融,继而与当地土著(以著名的塔里木干尸为代表)结合,共同谱写了塔里木的基 ...